2024年8月4日-8月12日,我单位武文颖参加了在英国剑桥大学举行的全美国际第七届高校管理人员国际化能力提升学术研讨会,与来自全国10所高校的42位领导老师一起通过专题讲座,圆桌讨论,汇报分享等形式,加深了对国际化的理解,拓展了高校国际化建设新思路。
以下为武文颖对本次会议内容的总结:
PART 1: 独特的剑桥大学:剑桥大学的学术和教育体系
剑桥大学休斯学院历史与政治学研究主任Devlin博士和大家介绍了剑桥大学的历史沿袭和独特的学院制体系。
剑桥大学,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学术声誉最高的学府之一,其独特的学术和教育体系一直是全球高等教育研究的典范。自1291年由爱德华一世宪章确定成立以来,剑桥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31个独立自治学院的庞大系统。每个学院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其中,格顿学院作为英国第一所全女性学院,更是彰显了剑桥在性别平等方面的先驱地位。这些学院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还为学生提供了高度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院制的特色在于其高度的自治权,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内部规定,管理着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活动。
在学术方面,剑桥大学采用了由学院、学科部门和大学共同构成的管理体系。本科生在申请时首先选择学院,再确定具体专业。这种灵活的申请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术环境。同时,剑桥大学坚持小班教学的原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与指导。每周一次的师生深度谈话制度更是让学生有机会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及时反馈学习进展和遇到的困难。
PART 2: 国际化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前国际处负责人Bronwyn Jenkins-Deas女士介绍了国际化教育的关键因素,为什么高校需要进行国际化,自疫情以来国际化重点的变化以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对中国高校国际化未来的影响。
国际化教育,作为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趋势,其内涵远不止于课程、师生流动等表面现象。Bronwyn深刻剖析了国际化教育的核心要义,即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她强调,面对后疫情时代的挑战,高校必须更加明确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以应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
国际化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国际声誉,更能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在全球化的今天,拥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宝贵资源。因此,高校必须抓住机遇,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Bronwyn女士提到,国际化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国际活动和组织战略。国际活动包含课程、师生的国际流动、学术研究、行政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孔子学院等,而组织战略是我们为了确保国际活动可以顺利实施而建立的组织建构,包括国家政策、领导决策、院校政策、战略规划、经费、国际处、教务处等。我们必须将这两个因素进行有计划、有战略的整合。
PART3: 在全球背景下审视国际教育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国际教育正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出口型、进口型和进出口结合型三种形式的国际教育形式,共同构成了全球教育交流的壮丽图景。
中国作为进出口结合型的代表国家,在吸引国际学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中国高校需在继续维持已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伙伴关系,特别是在欧洲和亚洲地区寻找新的合作机会,同时应提倡教师主导的出国交流。
根据当下的国际学生派出和接收数据最多的国家统计分析,我们应该思考从印度、韩国、加拿大、越南、尼日利亚、乌兹别克斯坦、德国、法国、日本、巴西、沙特阿拉伯、尼泊尔、墨西哥、孟加拉国、伊朗等派出学生最多的国家招收学生。
结合最新的统计数据,我们了解到最受美国学生欢迎的项目时长是不超过8周,最受美国学生欢迎的目的国是意大利、英国、西班牙、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尤其是意大利以其丰富的艺术、建筑、美食和音乐,吸引了众多美国学生,2022意大利的美国学生交流数据比2021年增加了10倍多。如果中国依然想要吸引美国学生来华,那么可以思考如何复制意大利的模式,因为中国在艺术、建筑、美食、音乐等众多领域,也有不弱于意大利的文化独特性和吸引力。
PART 4: 国际教育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疫情结束后,国际教育面临着地缘政治的阻碍、经济放缓的压力、学生长期在线学习的疲惫、战争带来的各类问题、移民问题、安全问题的重重挑战。“预知未来,先懂过往”, Bronwyn将过去50年的国际教育和当时时代背景下发生的重大事件结合,向我们展示了社会大事件对于国际教育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通过历史的发展证明,即使当下国际教育面临很多挑战,但我们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
复苏需要时间,在这期间,学生流动会持续受到影响,海外学习、生活、出行的成本在持续增长,国际项目的人员、项目、运营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不同的合作模式开始出现,新的目的地如新加坡、日本、韩国、德国、法国不断涌现,项目的专业侧重点开始变化,越来越多的全球性议题开始得到重视,如健康、食品安全、技术、可再生能源、绿色科技、经济、供应链管理、后勤物流、人力资源、领导力、国际关系等。
疫情提醒我们,独行快,众行远,我们需要共同应对全球问题,寻求全球性解决方案。教育在复苏之路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领导作用。
PART 5: 在地国际化(IaH)
在地国际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正逐渐受到高校的关注与重视。该模式旨在通过整合国际和跨文化维度到国内学习环境中为所有学生提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体验。在具体实施上高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将国际元素融入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中。
在正式课程中高校可以引入国际文学、比较文化研究等跨学科课程让学生接触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思想与价值观念;邀请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进行讲座与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开展国际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沟通与协作能力。
在非正式课程中高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如国际文化节、学伴项目、语言交流班等让学生有机会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还可以在住宿和餐食服务上更关注国际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贴心与周到的服务与支持。
此外高校还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国际化素养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派遣教师赴海外访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方式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同时还可以通过校内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与技巧为在地国际化的深入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PART 6: 剑桥大学的国际交流模式
剑桥大学战略伙伴关系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的Jingchen Hou女士为大家介绍了剑桥大学的国际交流模式。
办公室支持剑桥大学与世界各地的企业和机构建立伙伴关系,主要业务分为3个版块,分别是公共国际伙伴关系、商业伙伴关系、国际支持服务。办公室服务于学院、学科部门、图书馆、博物馆、收藏部门、校企及行政部门。
办公室的国际合作中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大多数国际合作伙伴关系都是基于与剑桥大学教职人员的联合研究合作,这些是从个体研究人员层面启动的,而不是由大学中央管理部门指导的。
办公室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国际交流,在进行新的国际合作时,首先会开放讨论合作的目标、规模、成果和合作程度,然后在校内进行咨询,开展探讨会或者工作坊,确认学术牵头人,评估可用资金。接下来,办公室会评估该项合作是否时平等的合作关系,如何管理合作关系,是否有明确的合作时间线,是否合规,并再次评估资金。经过以上的各项评估,才会启动项目,并在项目开展后进行合作的评估和汇报。
中国是剑桥大学重要的科研伙伴,也是剑桥大学国际学生中数量最多的来源国。剑桥大学希望可以继续推动机构与院系层面的跨学科合作,在当下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一起携手应对全球挑战。
整个会议在专业而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为我们带来宝贵的交流机会和思维碰撞。
图1 yh1122银河国际外事院长武文颖领取剑桥大学培训证书
图2 全美国际第七届高校管理人员国际化能力提升学术研讨会合影(武文颖为第一排左手第五个)